浅析几种民间舞膝部屈伸的动律形式

作者:佚名 来源:中舞网 更新于:2016-9-20 阅读:

  从人体运动解剖学来说,膝关节在关节分类中属运动关节,它的运动形式以屈伸为主。在民间舞训练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膝的不同屈伸动律制约着民间舞的不同风格的显现,膝的屈伸虽然是一个简单的上下弯曲或蹲起的运动过程,但它却是所有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动律,而这一动律制约着风格。

  屈伸有时象是一具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动作;有时象“粘合剂”把动作和动作有机连接起来;有时又象“涟漪”似的连续不断地贯穿在各种动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膝的屈伸是舞蹈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笔者认为,能否准确、自如、充分地掌握与运用不同民间舞种当中的膝的屈伸,是检验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表演者的重要依据。舞蹈中膝的屈伸动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原地的、有移动的;幅度有大有小;节奏有快有慢;力度有强有弱等等。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屈伸动作,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中国舞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下面试析几类舞种的不同屈伸,加以具体说明。

  一、藏族舞蹈

  藏族不同类型的舞蹈中都体现藏民所共同具有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所以形成了较统一的运动规律和美学概念。而这些规律构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的风格,其膝有规律的屈伸和颤动,也是藏族各类舞蹈均有的动作特点。若要较好完成民间舞表演需要肢体达到在松驰中的协调而不僵硬,主要是依靠训练膝部屈伸来实现。

  藏族舞中的屈伸大体可分为“颤”屈伸、“柔”屈伸和“硬”屈伸三种。

  检验“颤”,屈伸是否自如运用的依据是踢踏。踢踏是舞者用脚掌分别先后,轻重的在地面上做节奏性的运动,发出各种不同的“踏”、“踏”声音。在踢踏中膝的屈伸频率较快,幅度较小,形成了上下快速颤动的屈伸动律,故而称“颤”屈伸。在动作中,舞者的膝部要做到松驰而富有弹性。如:冈达动作是通过膝部的“颤” 屈伸来带动脚掌抬起(左右脚交替)离地5-10公分,并始终在屈伸中完成这一动作过程。这样可以使舞者身体重心迅速左右移动,既训练以踝关节的灵活敏捷,又加强了膝,踝松驰协调配合的动作意识,使舞者扎实掌握了踢踏舞膝的风格动律。

  “柔”屈伸要求膝部屈伸的频率较慢,形式为一屈一伸,连绵不断,既松驰又有控制能力的柔软屈伸是其内在的动律核心。舞者只有通过膝部屈伸的柔韧性、连贯性、控制能力的训练,才能学习好藏舞中的“弦子”。如“弦子”中的三步一抬、三步一撩动作,甚至简单到一个靠步,舞者都必须具备上述膝部的屈伸能力,否则舞者不可能表现出“弦子”舞特有的韵味,如果掌握了这种能力,再加以头部、躯子、胯部巧妙的配合,形成内在微妙的晃动,由此引发出藏民间舞的舞姿及连拉性动作的三道弯特征,才能产生“弦子”舞长袖轻拂、含蓄典雅、舞步轻盈、活泼流动的风格特点。
1234

上篇:

下篇:

  • 官网网址:http://www.ftdhw.com/
  • 民安分校:0931-8440395
  • 王府井合资分校:0931-8677865
  • 雁滩分校:0931-8707445
  • 西站合资分校:18993042180
icon
230_190px;
icon
230_190px;
icon

交流互动|招贤纳士